绿水青山自贸港 六水共治新海南-尊龙官方网站

    •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海南的“治水”工作“略有小成”,离不开各级“河湖长”的努力。

两大水利枢纽工程开启建设加速度,为城市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近年来,三亚与保亭探索治水新思路,形成共享新格局。

走近三亚抱坡溪和文昌珠溪河感受海南“亮剑”顽固水体的成效和故事。

从"污"到"靓" 海南"人水关系"更"亲清"

近年来,海南明确提出以提升水质为核心,开展全域综合治水。

视频直击

三亚河被喻为三亚的母亲河,全长31.50公里,是流经三亚市区的主要河流,在市区内分成三亚西河、三亚东河。

美舍河是流经海口市的河流之一,水域面积约69万平方米,途经493个居民小区,16个城中村,惠及总人口30多万人,是海口市绿色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性的水生态廊道。

珠溪河是文昌市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积358平方公里,覆盖73个村庄约6.8万人口。为持续改善珠溪河水质,冯坡镇大力推进全镇珠溪河综合治理工作。

城市换新颜

  • 三亚河畔绿树成荫,已成为市民游客的好去处。三亚河畔绿树成荫,已成为市民游客的好去处。
  • 海口市丁村污水处理厂(一期)是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地面建设为美丽的市政公园,免费对外开放。海口市丁村污水处理厂(一期)是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地面建设为美丽的市政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 近几年,政府下狠功夫,生态治水与生态修复两手抓,美舍河重新变得清澈。近几年,政府下狠功夫,生态治水与生态修复两手抓,美舍河重新变得清澈。
  • 美舍河水体治理完全融入了“城市经营”的理念,打造以休闲产业为主的滨河新业态。美舍河水体治理完全融入了“城市经营”的理念,打造以休闲产业为主的滨河新业态。
  • 如今的美舍河早就变成了“水清、岸绿、白鹭飞”的生态长廊。如今的美舍河早就变成了“水清、岸绿、白鹭飞”的生态长廊。
  • 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岛鸭尾溪公园重焕新颜,于2019年向市民开放。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岛鸭尾溪公园重焕新颜,于2019年向市民开放。
  • 鸭尾溪旁茂密的红树林密植两岸,漫步在林间亲水步道,就可享受城市水体综合治理带来的清新。鸭尾溪旁茂密的红树林密植两岸,漫步在林间亲水步道,就可享受城市水体综合治理带来的清新。
  • 三亚抱坡溪湿地公园集雨洪调蓄、科普教育以及生态休闲于一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三亚抱坡溪湿地公园集雨洪调蓄、科普教育以及生态休闲于一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 抱坡溪湿地公园与下游东岸湿地公园相连,实现水系连通,修复河道岸线,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抱坡溪湿地公园与下游东岸湿地公园相连,实现水系连通,修复河道岸线,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 文昌珠溪河河道治理工程文昌珠溪河河道治理工程

实地看成效

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深入项目实地,采访挖掘海南省推进“六水共治”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呈现海南省委、省政府践行“国之大者”,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

2022年以来,海南省、市、县、区大力推进“六水共治”工作,以治水办为工作载体,统筹力量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要素保障、设施互联互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改厕融合等工作更好落地。海南省水务厅介绍,2023年,海南省继续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协同推进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优海水、防洪水“六水共治”,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城乡污水治理以及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等,开展全域综合治水,全方位保障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海南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终极“密码”

“六水共治”,治污先行。城市污水治理,直接关系到万千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品质。近年来,海南明确提出以提升水质为核心,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污水提质增效、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开展全域综合治水。

今天,我们走近海口鸭尾溪、美舍河和丁村下沉式再生水厂,解析海南城市污水治理的终极“密码”——“四管齐下”后,鸭尾溪由“污”变“靓”、“还水于民”后,美舍河沿岸更热闹、“污水入管”后,城市环境更清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还水于民、技术创新,这些,或许就是海南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终极“密码”。

近日,由海南省治水办主办的2023年海南“六水共治”媒体行活动的记者们走进海口鸭尾溪,解析鸭尾溪是如何从原来的“垃圾河”、“臭水沟”,转变为如今的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也成为了海口市民的休闲“打卡地”。

2016年2月鸭尾溪被央视作为黑臭水体典型曝光。2016年2月海口市政府决定采用“ppp epc 监管”模式实施鸭尾溪水环境治理项目。2021年11月,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和珠江委将鸭尾溪项目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经验,同时海口市环保局推荐鸭尾溪为本年度“美丽河湖”典型申报案例。

还水于民 激活滨水空间

近日,由海南省治水办主办的2023年海南“六水共治”媒体行活动的记者们走进海口“母亲河”——美舍河。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城市发展开始有污水直排进入河道,沿岸居民称其为“臭水沟”。经过治理,现在又恢复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并当选全国第二届“最美家乡河”。

除了环境变美,美舍河治理还水于民的理念,也让沿河地区的商业价值和周边土地的增值空间得到极大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美舍河的治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重现美丽的“最美家乡河”美舍河,也用自己宽广的胸襟,滋润着椰城海口。

面对顽固水体 除了“治”,还有“用”

近日,由海南省治水办主办的2023年海南“六水共治”媒体行活动的记者们走进文昌市珠溪河。

面对珠溪河这样的“老大难”,海南治水人迎难而上。文昌市坚持水岸、上下游全流域综合治理,从加强源头管控、过程削减、末端修复三方面入手开展珠溪河流域整治。同时充分利用生态河道穿针引线的作用,融合乡村旅游,实施文昌市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将沿河沿线的特色景点串点成线,从“水岸防护”到“水岸体验”,带热周边乡村旅游。以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的开发建设推动共享农庄发展,开辟文昌乡村旅游新路线,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亮剑”顽固水体 有办法有决心有规划

2022年1月海南全省打响“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河长开始向海南的一些“顽固水体”发起总攻。

抱坡溪为三亚中心城区内河道,治污从控源截污开始,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填补空白、修复管道、清污分离及错混接改造措施解决污水直排问题。针对面源污染,三亚采取肥药双减措施,同时建设抱坡溪湿地提升水质。

珠溪河是文昌市第二大河流,它身上几乎能够找到所有水污染的症状。面对这样的“老大难”,海南治水人迎难而上。文昌市坚持水岸、上下游全流域综合治理,从加强源头管控、中段水源补充、末端生态修复三方面入手开展珠溪河流域整治。

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治水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三亚与保亭先试先行,探索治水新思路,携手推进赤田水库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落实落细赤田水库流域“上游护水、下游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工作,“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治水的经验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三亚与保亭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首先建立省市县协调联动机制,破解部门各自为政、市县协调不畅的难题;其次构建起“资金补偿﹣流域治理﹣监测评价﹣动态评估﹣监管考核﹣督察整改”的闭环工作机制;最后建立多方参与工作机制,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参与攻关试点难点堵点工作。

水利枢纽工程为海南“解渴”“排涝”

“目前全部工程已经进入收尾冲刺阶段,5月份就可以下闸蓄水了!”作为海南省水网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和“六水共治”骨干工程之一,总投资高达43.38亿元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每年将向洋浦经济开发区及北门江下游地区供水1.35亿立方米,为儋洋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此时此刻,位于屯昌县境内的迈湾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将在今年力争实现左右岸挡水坝段、进取水口坝段浇筑至113米高程。这一海南省最大的在建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保障海口和江东新区供水安全。

海南河湖长和幸福河湖的故事

如果说近几年海南的“治水”工作“略有小成”,那一定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他们,就是各级“河湖长”。当前,海南“六水共治”如火如荼进行之中,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正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近日,我们走近海南多位河长,感受他们的治水故事。

据悉,海南省从2015年开始推行河长制,目前已实现3526条河流和1105座水库河湖长制全覆盖。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5704名。截至目前,全省共3个集体、3名河湖长制工作者、3名河湖长获水利部表彰,2名巡(护)河员、1名民间河长获评全国“最美河湖卫士”。

依托河湖长制 打造幸福河湖

三亚河被喻为三亚的母亲河,是三亚重要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治理三亚河的过程中,河湖长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理充分体现了河道综合治理的理念,从上游的水源地保护开始,到沿河的清淤疏浚、面源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再到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河水保质、再生水回用甚至跨流域调水等。

六水共治攻坚战打响后,三亚河长制与六水共治融合推进,创造出1+8+8综合治理模式,即1个治水工作领导小组+8大流域+8大专班。由各牵头单位一把手任专班组长,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指派专人参与专班工作,各专班形成工作任务清单,优化和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各级河长则要做好治水工作的协调推进和监督落实,真正履行好河长的职责。

微观察

水润民心 泽被万物

网站地图